1、發票失控預警
這個預警信息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般都是因為出具發票方出了問題,稅務機關主動將其開出的發票在CTAIS系統做失控票處理,被預警的企業一定要嚴肅對待,主動收集與此發票相關的業務信息,譬如資金、物流、合同等資料,證明業務的真實性。即使該發票最終確認為失控票,也要力爭被認定為善意取得,避開虛購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風險。
稅務機關對于失控票一般都會認定成善意取得,要求企業做進項稅額轉出,補繳稅金。
企業出現該種情況有以下處理方法:
1.1 如上個月報稅數據有留底稅額,允許企業扣減上期留底后進行繳稅處理,如果上期留底稅額大于需轉出的進項稅額,企業無需補稅;
1.2 如上個月報稅時沒有留抵稅額,企業應立刻申報補繳稅金;
1.3 如上個月報稅時沒有留抵稅額,企業應立刻申報補繳稅金,但如果當月有大量進項發票,可以及時認證,并跟稅務機關協調將善意取得的發票進項稅額拖到次月轉出,以實現免繳稅金的目的。這種處理方法需要與稅務機關積極溝通。
需要多說一句,如果收到預警信息前,企業自查出已經認證的的發票出現了失控風險,企業應主動做進項稅額轉出,避免稅務機關要求立刻補稅而造成資金的占用。
2、滯留票預警
企業收到滯留票預警信息后,首先要落實該滯留票形成的原因,分情況進行應對處理。
2.1 如該滯留票記載信息確屬企業經營內容,企業應立即落實滯留票形成原因,同時將該滯留票做會計憑證入賬處理,最好調整到以前月份,以便于向稅務機關解釋企業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認證發票,但已經將該發票全額入賬,不存在賬外經營的原因;
2.2 如該滯留票記載信息與企業經營內容無關,企業可以正當解釋為:該滯留票形成的原因是滯留票所記載的經濟事項不屬于企業行為,會計拒絕入賬。
3、發票疑點預警
所謂發票疑點預警,基本是稅務局稅控系統里監視的信息捕捉了企業取得的發票或者開出的發票與企業正常經營活動規律不符,或者票面信息不規范,需要引起企業重視。
3.1 發票所記載得購進的商品內容與開具發票的內容不符,這個有買賣專用發票的嫌疑,企業應盡量避免;
3.2 發票集中、頂額開具、發票來源或去向與企業正常經營規律不符,這個有買賣發票的風險,企業應準備好“三流一致”的相關資料,以便檢查;
3.3 發票記錄的明細不通過稅控系統開具,而是另附清單。這個目前不好多說,原則上稅務機關不讓抵扣,需做進項稅額轉出,在實際工作中比較難操作。最擔心的是稅務機關抽調上下游企業的清單進行比對。
4、會計數據變動異常預警
這一類預警指標覆蓋了太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指標,企業是否需要過度解讀,其實不然,此類預警指標都指向兩個處理結果:補繳所得稅或者補繳增值稅(會計處理方法參考本人9月26日公眾號發布的文章“企業預警補稅后的賬務處理實務”)。
企業財務人員不要試圖用核算手段去迎合預警指標,這是個變動的指標數據,既有與同行業同時期的橫向數據比對,也有企業自身往年數據的縱向數據比對,受影響因素太多,無法把控。